近日,一部《浪浪山小妖怪》登頂中國影史國產二維動畫電影票房冠軍,成為大家口中熱議的話題。影片中小豬妖懷揣夢想,與伙伴組成“草根取經團”,通過堅持和努力活出自我的經歷引發了全網共鳴,那句“我想離開浪浪山”的吶喊更是戳中了無數打工人的心。

在興隆莊煤礦,這座“浪浪山”卻是廣大職工扎根深耕的沃土。在這里,沒有“被當豬毛刷”的壓榨,只有“修煉成精”的舞臺;沒有“熊教頭式”的打壓,只有“你的建議礦井買單”的實干文化;無需擔憂“山外還是山”,因為這座山足以托舉每個平凡人的“英雄夢想”。
浪浪山的溫度:礦井里的民生“恒溫工程”
井口設立暖陽陽志愿服務站、臺球室和健身房搬進職工公寓、為退休職工定制專屬紀念品……興隆莊煤礦將“我為職工辦實事”融入“民生工程”的每一處細節,不斷提升職工的生活品質,正如“小豬妖”歸家時母親的親切關懷,讓礦井不僅是職場,更是“此心安處”。

“辣子雞、獅子頭、酥魚鍋……這可都是咱下井人愛吃的硬菜,再喝上碗熱乎湯,別提多帶勁了?!眲倓偵暇木C采一區職工小劉笑著說。
職工呼聲視為第一信號、職工需要視為第一選擇、職工滿意視為第一標準。興隆莊煤礦積極打造獨具特色的“礦山舌尖文化”,扎實推進“幸福食堂”建設,增設“金牌廚師服務窗口”,每周推出拿手特色菜品,開設清真窗口、小炒窗口,推出6個家常大鍋菜,“10元自助餐”新增夏季菜品,早餐新上鍋貼、蒸餃、韭菜盒、棗糕等,讓職工們吃得健康、吃得滿意,持續提升職工的幸福感和歸屬感。

為解決職工暑期面臨“神獸出籠難看管”的難題,該礦工會精準制定“馴獸計劃”,開設兩期硬筆書法、繪畫、聲樂、手工DIY等課程組成的“暖心小課堂”,組織孩子參加植樹、參觀、送清涼等活動,讓“小神獸們”學知識、長見識、過充實,讓家長們能夠安心上班、放心工作,使“美好興隆一家親”成為“全員幸福”的絢麗底色。

在14名新入職高校畢業生走進興隆莊煤礦的第一天,該礦“暖陽陽志愿者”早早等候在大巴車前,從行李搬運、登記入住,到餐卡辦理、環境熟悉,為他們提供“一站式”服務,配備“入職能量包”等生活用品,營造舒適溫馨的學習生活環境,讓大家感受到“家”的別樣溫暖,在這座“浪浪山”能夠大展拳腳、盡展其才。
浪浪山的厚度:人才培養的“七十二變舞臺”
每個小妖都有一顆英雄夢,而在興隆莊煤礦,每名職工都是各自崗位上的“超級英雄”。這座“浪浪山”上,有著管理、技術、技能人才三通道的晉升之路;有著三名“大國工匠”帶頭引路的行業典范;也有著為年輕人才量身定制的職業生涯規劃,成長路徑如“小雷音寺的編制夢”般清晰,卻更加觸手可及。

VR模擬實操培訓室的虛擬場景培訓、深夜35kV變電所內圍繞升級改造的青工微課堂、“美好智匯廳”里圍繞成果轉化的激烈討論……這座“浪浪山”以“文化承才”為基巖,“菁英育才”為脊梁,“淬火選才”為險峰,“精準用才”為礦脈,“聚心留才”為沃土,通過政治引領與文化浸潤鍛造人才生長的立體生態圈,通過“自選式拜師”“3+3青年陪練”等模式精準滴灌每一株新苗。

依托“全員競賽”“全員創新”工程,他們為職工搭平臺、建擂臺、筑舞臺,常態化開展采煤機司機、綜掘機司機等工種的比武競賽,以理論+實踐的“組合套餐”,促進全員共同進步。同時,發揮18家勞模創新工作室優勢,組建“創客聯盟·眾創空間”,讓想干事、能干事的職工組成“取經團”,打造專業互通、資源共享、成果共生、價值共創的“破壁熔爐”,使人才梯隊更高效、更全面。

高度重視班組這一最小單元,連續七年舉辦美好興隆班組長節,打造具有一流職業素養、一流業務技能的班組長隊伍,開展“攜手并進·聚力共贏”團建活動,組織60名優秀班組長奔赴青島一汽公司、紅領集團等地參觀學習先進生產經驗,感受智能化生產水平,強筋骨、提素質、激活力,持續提升班組建設。
在興隆莊煤礦這座“浪浪山”上,人才培養的脈絡如同山脈般縱橫交錯,每一道溝壑都鐫刻著匠心與創新的印記——它以制度為峰、人文為谷、創新為脈,將礦山熔鑄成“人才的大學校、鍛造的大熔爐”,當64.9%的高技能人才比例如林海翻涌,“大國工匠”的星火漸成燎原之勢,這座山便不僅是能源的脊梁,更成為行業人才生態的“活標本”。正如一位老礦工的笑談:“年輕時總琢磨‘山后面是啥’,如今懂了——山后面,是更多想走進來的人?!?/p>
浪浪山的廣度:成長何須“翻山越嶺”
《浪浪山小妖怪》的導演於水說:“不同的人,心里有不同的浪浪山。”困住人的從來不是“山”,而是那股“想試試”的勇氣。興隆莊煤礦的強大凝聚力正源于此,他們倡導“在地發光”理念,讓眾多人才在“浪浪山”實現“自我取經”,形成“非西天亦可成佛”的價值認同。

從“大國工匠”高興亮拒絕德國專家的高薪聘請,扎根礦井采煤機維修30余年;到“匠三代”劉海峰在全員崗位技能大比武中摘得桂冠,從“刷鍋小妖”蛻變成行業“齊天大圣”;再到現如今眾多新入職大學生選擇留礦,在百米井下用汗水書寫自己的“取經路”,這一切似乎都在詮釋著答案。

“在我的印象中,煤礦企業可不是這樣子的。在這里,井下生產是‘無人駕駛’的,草根新手都是有機會成為‘明星大拿’的,生活上的任何需求都被安排得妥妥當當的……智變、暖心、文化厚重,是我對這座礦井的第一印象?!?025年新入職高校畢業生李東霖在新生歡迎會上說。

“中國礦井排頭兵”的稱號熠熠生輝,三名“大國工匠”的星火代代相傳,全員創新的基因蓬勃涌動……經過44年沉淀的興隆莊煤礦,在幾代興隆人的辛勤耕耘下,凝練出“理念鑄魂、制度塑形、創新強基”的強大文化力量,而無數礦工在百米巷道的每一步踏實前行也與小豬妖的西行之路不謀而合。二者以不同時空的奮斗軌跡共同詮釋了:“山”的巍峨不在其名,而在翻越者賦予的意義,“礦”的豐饒不在其藏,而在開采者注入的光熱。
此山非彼山,此處是吾鄉。興隆莊煤礦這座“浪浪山”,沒有“大王的陷阱”,只有“大圣毫毛”化作的機遇;沒有離鄉的掙扎,只有深耕的底氣。它用溫度滲透著人文關懷,以厚度支撐“七十二變”的成長,憑廣度承載“小妖怪”到“大圣”的信仰。在這里,每個“小豬妖”都是主角,不必離開,因為興隆莊煤礦這座“浪浪山”因你而巍峨,這里自有星辰大海。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